農藥未超標 「雞尾酒」效應更毒
2015-05-06 01:44:31 聯合報 吳文希/台灣大學名譽教授(台北市)
近年來台灣食品安全屢亮紅燈,年年抽查蔬果均驗出農藥殘留超標;近日又爆花草茶及茶葉遭到農藥汙染。其實去年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主席即已通函呼籲重視茶葉被農藥汙染的問題,茶既然是健康飲料,怎可讓它成為危害健康的禍源?研究也指出農藥是癌症的主要誘發原因或致癌物,因此對農藥豈可等閒視之?
農藥不但會造成生物之劇毒,低量或檢驗許可以下的劑量,一樣可以造成人體嚴重病變,因為人體器官並非於短時間內能代謝分解掉所攝取的毒物或農藥,所以農藥在人體內會形成累積效應;而且殘留在體內的不同農藥,尚可衍生出雞尾酒效應,即幾種低劑量農藥的混合毒性,比其中任何一種農藥的毒性強百或千倍。
例如無法測出副作用的仿雌激素,與雌二醇混合,即會使前者效果倍增;莠去津殺草劑與殺蟲劑或氮肥混合,就會擾亂人體內分泌、免疫系統、甲狀腺功能及胎兒腦的發育;會產生殺蟲效果的轉基因作物,在作物體內產生的殺蟲化合物,與其他農藥或殺草劑混合,便會對人體產生綜合性的副作用,因此遠離基改作物方是。
國際間許多農藥的檢驗,雖然皆訂有可允許的劑量標準,但實際上許多農藥於低於可允許劑量時,仍會呈現出干擾荷爾蒙的效應。另外,美國環境保護署批准農藥之有效成分共約九百種,但實際在美所使用的農藥約八萬種。而檢測農藥時,計量每日可允許吸收量及最大殘留限制,僅針對農藥的有效成分,但其實農藥中的其他非活性物質,其毒性更強。
又有若干農藥,被分解或代謝後的產物,其毒性比未分解者還強,如地亞農、馬拉松、陶斯松、樂果,會代謝產生比原本農藥毒一百倍的產物;而且許多農藥的殘留期,如同已被禁用之有機氯劑一般地長,會嚴重威脅生態環境安全及人體健康。
現今農藥檢測規定偏重口服毒性,而尚有如上述許多不足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之考量,政府不但應參考先進國家辦法,尚應參照國際學術報告,制訂更周詳規範。
其實天下根本無安全之藥物,迫於現實而使用農藥時,則須充分瞭解有害生物之習性,適時適量地使用農藥,否則便應採用尊重自然法則的有機農業之生產方式,如此不但確保食品安全,且可營造出生態和諧的永續生活環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