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里阿嬤—陳綢,由於將其自身奉獻給社會,
盡心盡力推動社會福利工作,不畏病魔與壓力而
始終如一,因此得到一方人的支持與認同,故多以
「阿嬤」稱之。陳綢阿嬤其實是南投縣魚池鄉人,
幼時因家貧被送到埔里陳家當養女,爾後其生活
及宗教志業與社會福利事業都在埔里,「埔里阿嬤」便成了她的代稱。

        民國58年的一場重病,改變了陳綢阿嬤的價值觀,也改變了他原本平凡的人生。她號召一群志工共同出錢出力,自己也在夫婿林有海先生支持下變賣土地、房屋,經歷十四年協助建造了良顯堂等十三座廟宇。

        緣於宗教服務,陳綢阿嬤經常為人排憂解難、指點迷津,入世也越深入,發現有太多需要幫助的人,乃決心濟貧助學,於是與志工們開始製作並義賣「粽子」、「草仔粿」等,做為急難救助、獎助學金等經費,以協助貧困子弟。

        民國72年偕同所有鸞生志工推動成立「玉清宮良顯堂慈善會」,除了濟貧助學,還擴大舉辦義診、救助、以及輔導青少年等社會福利項目。繼之,於民國89年10月轉型為「財團法人玉清宮良顯堂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並擔任首屆董事長。

        陳綢阿嬤認為人生的意義在於致力有益社會之事,民國87年起除慈善會本身工作外,又積極投入南投家扶中心當義工,並與南投地方法院簽約收養非行少年,旋即於民國88年自行捐地建屋成立「陳綢青少年教育園地」,為非行少年建立一個安置家園,並就近就學與輔導就業,而該園地後於89年初亦正式捐贈給南投家扶中心。此段期間,她全心投入輔導及教育非行少年,其幾乎是二十四小時與孩子們生活在一起,由於能夠以身作則,並且以「真愛」為導向,因此在陳綢阿嬤輔導過的一百多位小朋友中,幾乎於輔導期滿後都能重新投入社會職場或繼續完成學業,並且與阿嬤間的「祖孫」關係依然心繫不間斷。而陳綢阿嬤的做法,亦引起了教育界的極大震撼與迴響,包括暨大、台大與多所學校均常邀請阿嬤到學校演講。雖然,陳綢阿嬤秉持著默默行善的原則,不願被報導,但近年來由於其善行在閭里廣為流傳,仍然引起了媒體的關注而爭相訪問。

        對於其他的團體的公益活動,阿嬤同樣不遺餘力地支持,如︰南投家扶中心興建兒童館,阿嬤亦為其募款近1200萬元,同期間,她有感於埔里地區醫療資源的缺乏,亦積極為埔里基督教醫院募擴建工程費用達八百萬餘,當時亦因媒體的大力報導而引發社會的關注,使得埔基的工程經費得以順利募得。雖然身為虔誠的道教徒,阿嬤的善行並未因此而有了分別。

        多年來,陳綢阿嬤以癌症之身仍擔任了南投縣神鷹山難搜救隊兩任理事長,長達六年的時間,其為了救難任務親自踏遍合歡山及奇萊山等高山峻嶺。此外,她也為南投縣政府埔里榮民醫院購置肢障巴士,為埔里基督教醫院及國姓消防隊、埔里消防隊、神鷹搜救隊購置救護車。她在接受癌症化療的時候說︰「生命是借咱利用的,還未斷氣都是咱們的,咱就好好的做事情」,正是這種堅強與無私的精神,更讓人對陳綢阿嬤感到欽佩。

        此外,陳綢阿嬤認為「寺廟只是一種信仰聖地,讓人心靈有寄託而已,如果一直停在蓋廟,那也很可惜。」因此她從事的社會福利事業相當多,特別是在兒童及青少年的教育上,她認為「救一個有問題小朋友,卡贏教三個大學生。只要伊走正途,將來就不會危害社會,對社會就是資源(台語)」、「小朋友是國家的未來,阿嬤愛用同理心去了解他們在想什麼!(台語)」「玩是少年的責任,不會玩的小孩才要擔心。」他們之所以習惡,泰半是由於家庭和環境造成的,阿嬤把每一個少年都當成自己的孫子來疼,讓他們感覺到溫暖,但若犯錯,阿嬤一樣會處罰,藉以導正這些少年的行為和觀念。

        陳綢阿嬤目前正積極於「陳綢少年家園」的籌建,在其創辦的「財團法人良顯堂社會福利基金會」推動下,秉持著她一貫的信念與原則,要打造的是一個以「愛、陪伴、引導」為宗旨的環境,而非一個只有規定與處罰的冰冷建築。「少年家園」服務對象為需要家外安置之青少年,如法院裁定或社會局安置之青少年,提供青少年順利成長的環境,藉由暫時替代家庭的功能,協助青少年有能力回歸家庭,回歸社會。阿嬤所希望的「少年家園」是一個開放、充滿活力、激發創造力、找回尊嚴自信的家,一個能引導青少年正向成長、且有能力回饋社會、造福社會的家。

        陳綢阿嬤已年逾八十了,雖然歷經了百餘次的癌症化療,但她為社會付出的熱忱,未有稍減,堅定的信念,親切的笑容,這正是阿嬤一貫的風格。大家都說阿嬤是救苦救難的人間菩薩,她忘卻了自己一身的病痛,所念所及的都是別人的苦難,散盡家財,只為了能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http://lst.org.tw/founder.php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簡單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